什么樣的結局才能稱之為“解脫”?
結婚生子,分手辭職,還是隱姓埋名遠走高飛?還是哲學意義上的擺脫過去與自我和解的烏托邦幻想?當這些觀眾設定的“解放”標準無一例外地注入到對結局的期待中時,《我的解放日志》用一種更開放、略顯無味的情感基調告訴你,“解放”其實是在進行中,而不是完結,讓很多觀眾感覺自己有了“解放后遺癥”。
“他們解放了,我還沒有?!?/p>
不久前,這部一直盤踞在“高熱度”和“高分榜”的韓劇《我的解放日志》終于迎來了大結局。不出所料,編劇們一如既往地拋棄了套路命題,大量空白的“現實主義”結局即使缺乏戲劇性的爽快,沒有經過粉飾,依然擊中了觀眾的心。
就像那句好評如潮的評論“我的靈魂在背后演了這出戲”,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像生活中大多數無處不在的人一樣,孤獨地前行,卻依然期待星光。
沒有韓劇的強硬態度,也沒有表現出最后主角對自己無法“解放”大眾的釋然。整部劇似乎總是以一種獨特的韓式悲悼來窺視這個世界,用最平淡無奇的語序來分析普通人的隱忍和喜怒哀樂。今天,你仍然會被樸惠英的冷靜、陰郁、卻又治愈和克制的感情所攻擊。
拋開劇中令人產生強烈共鳴的悲悼生命流,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生成女性群體形象也令人動容。無論是修行的小女兒連美珍,癡迷“所遇之女”卻又不愿嫁出去的姐姐連啟珍,還是精明而矛盾的朋友痖弦,甚至是酒館旁那桌陌生人的姐姐,她總是在動蕩的局勢中盡力抹平每一個身為女人的焦慮和困惑。
從首映只有2.9%的收視率,到連續幾周韓劇榜首,甚至Instagram上被孔侑瘋狂安利的《我的解放日志》,它的起點其實并不理想,仿佛除了主角生硬的傳達人物的共鳴,什么也收不到。
和京畿道各地的同齡人一樣,劇中的三兄妹每天都要通勤去首爾上班。十年的通勤,他們只有單調的生活圈子,以至于逐漸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,只想盡快逃離自己“無解”的生活。
而這些普通人無法避免困獸之斗,只能以幾句為什么不是都市人收場。
但當這個沉默寡言的女人脫口而出那句“光有愛情還不夠,把我推上來”,從此,人物形象似乎漸漸清晰了許多。與其將其概括為一部關于哀悼與療愈的現實主義紀錄片,不如說它是一部從女性視角出發的解放日記,而最先“解放”的是小女兒美珍,她似乎是最不起眼的。
被無數人稱為社會牧養意識很強的一幕,被貼上了當初美麗賢惠的人的標簽。社交恐懼、內向、自律等詞匯逐漸成為美麗賢惠的枷鎖。
30歲了,她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工人。由于通勤時間長,她總是缺席公司的集體活動。即使只有社交時間的時候,她依然是一個半透明的人,在飯桌上溫柔地微笑。
“我沒有讓人喜歡的自信,但我有不讓人討厭的自信?!?/p>
她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哲學意識和洞察力,她也期待著無條件的愛,這讓她看到了那個和自己非常相似的神秘外國人。作為引路人,她通過不斷的自我審視,把自己的愛和感悟滲透到他身上,而這里的美珍已經展現出了作為一個偉大女性的鋒芒。
劇中,看似冷漠卻執拗“推背”的連美珍,也向我們展示了另一個層面的女性力量。即使俞的家人突然出現在的幕間休息后,美珍也不怪它。他早先填充的這顆心,現在已經變成了自己的力量,無論他回來與否,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害怕。
這個看似柔弱卻無比強大的女性角色,在作家們的作品中也顯得更加鮮活靈動。她從來都不是一個需要被王子拯救的公主,而是一個想要“活著看到天堂”的女戰士?!拔衣犎苏f過,有秘密花園的人會自己開花,而美珍是一個懂得打理自己花壇的人,所以她很有魅力?!?/p>
在金智媛口中,美珍這個角色和她差不多,她更愿意積累和審視自己,而不是隨大流。即使手握《繼承者們》 《太陽的后裔》 《三流之路》等一系列成功作品,她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謙虛和熱愛,在穩扎穩打中保持著自己的純粹。
這種自洽和純粹也注入到金智媛的日常穿著中。和劇中人物一樣,她幾乎從不追求潮流,甚至很少看到自己的私服。社交平臺上為數不多的照片中,比較常見的基本物品。
沒有過多的點綴,始終堅持“少即是多”的審美理念,反而形成了專屬于金智元的高級感。
不僅僅是私服,還有金智媛在活動中簡約干練的風格。伊莎貝爾瑪蘭的黑色長裙因其獨特的冷氣質而充滿魅力。知性感很強的西裝背心和白襯衫的組合也被收入了她的口袋,成為展現她知性優雅的必備武器。
即將步入30歲的金智媛,有著在洶涌澎湃的大潮下依然堅守的美麗與貞潔的堅韌,也有著不斷成長中產生的迷茫與焦慮。然而,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挑戰,我總是選擇接受這些焦慮,并適當地享受它們。就像貫穿全劇的“今天會有好事發生在你身上”這句口號,她理解美珍,也在分享美珍的“解放”。

評論